宜春市志愿服务品牌征集:被投稿骗子们围猎还帮人数钱
2025-05-02 15:10:08

宜春市志愿服务品牌名称及形象标识(LOGO)征集结果公布后,引发诸多关注与争议。此次征集活动虽收到大量投稿,但从获奖作品来看,原创性问题令人堪忧。



据相关报道及作品展示,获奖作品存在明显 P 图痕迹,与网上已有的众多类似设计高度相似。这些作品的图形构成、色彩搭配、主体意象等核心要素,均能在常见志愿者服务或公益类 LOGO 中找到 “原型”。例如,第 287 号、第 150 号、第 36 号作品,其设计元素与一些常见的志愿者服务 LOGO 如出一辙。这反映出当下部分设计师为追逐征集奖金,不惜走捷径、钻空子,毫无职业道德与艺术操守可言。






更令人震惊的是,此次获选的第 227 号作品,作者廖义山,其过往获奖经历也充斥着抄袭与 P 图的影子。这暴露出国内 LOGO 征集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——投稿诈骗现象。一些经验丰富、心机深重的投稿人,利用熟悉征集流程、掌握一定设计技巧的优势,专门制作抄袭、拼凑的伪原创作品,向各地各类征集活动广泛投稿,通过量的积累获取奖金收益。他们侵蚀着征集活动的公正性与公信力,让真正用心创作的设计师屡屡受挫,也使征集方难以获得真正契合自身需求与文化内涵的优质设计。

国内 LOGO 征集市场中,这类现象并非偶然。多数征集活动在评审机制上存在漏洞,缺乏对作品原创性的严谨审核与深度评估。评委们往往仅凭直观感受与表面创意进行评判,忽视了对作品背后创作过程、设计逻辑以及版权归属的细致考量。这便给抄袭者、投机者留下了可乘之机,使得征集奖金不断流向不义之人,而真正有才华、有道德的设计师却被埋没。主办方在征集活动中,未能有效识别和筛选作品,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。

希望宜春市此次事件能成为国内 LOGO 征集领域变革的契机。让各方面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共同携手,重塑一个公正、健康、充满活力与创新的设计生态,让志愿服务品牌等各类征集活动真正发挥其挖掘优秀设计、传播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。

上一篇:创意共和(大连)设计公司:如何选择专业的网页设计公司
下一篇:仪征文旅Logo征集:我终于看到一次优秀的Logo征集了